e世博

e世博 e世博

e世博

当前位置: e世博 > e世博 > 正文

学习西迁精神 e世博 14级学生第二党支部走访西迁老教授

编辑: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15-05-05

4月22日下午,e世博 学生第二党支部的同学来到了西迁老教授童云生老师家中,聆听童教授讲述西迁故事,学习“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童老师追忆了自己西迁的亲身经历。他回忆道,自己当年在交大学习应用机械,1956年毕业,在开展西迁时还是一名学生。当时许多西迁来的学生毕业后就留在了西安,留在了交大,为祖国西部的发展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贡献。

同学们非常好奇在当年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如何完成西迁这一壮举。有同学问道:“当时从上海是怎么来西安的?坐火车是要60几个小时吗?”童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道:“当时我们是坐火车来到西安的,由学校批个条子,然后就可以去取火车票,当天下午从上海出发,第二天上午就能到西安,也就十几个小时。当时我对西北不太了解,以为西安很荒凉,到处都是沙漠,结果坐火车一路到了洛阳之后,发现情况比想象中好,到了西安之后也发现环境还不错。最大的感受就是与上海的人口稠密、繁华热闹相比,西安的人少很多。”当同学们问到西迁时遇到过哪些困难和阻力时,童老师答道:“当时有些老教授的确自身有困难,拖家带口不方便,但是这是少数,大部分师生都克服困难一起来到了西安。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克服西迁初期的苦难,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当时学校还从上海运青菜、肉蛋来西安,发给我们。”

童老师还为同学们详细讲述了西迁初期学校的环境,西迁过程中,学校将大部分的教学资源都迁到了西安。在西迁初期艰苦的环境下,凭借着全校师生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交大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我来的现在的校园时,行政楼已经开始用了,就是现在的理科楼,当时的教务处、财务处都在那里。当时校园北边还有教学楼,电气楼,以及现在的自动化楼和能动学院楼。”谈及西迁初期的生活条件,童老师回忆道,西迁初期条件比较艰苦,毕业成为教师后,在最初的试用期中,他要以微薄的薪水承担较重的家庭负担,当时经常每个月都要向单身的同事借点钱周转。

最后童老师寄语学生第二支部的党员同学,在当前学校良好物质条件下,要珍惜学习机会,努力追求真理,继承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e世博-e世博官网-e世博娱乐城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