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世博

e世博 e世博

e世博

当前位置: e世博 > e世博 > 正文

【光明日报】e世博 重型燃气轮机设计制造基础科学与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团队:立志科技报国 打造国之重器

编辑: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0-08-30

在西安交通大学,有一支尖端科研“铁军”,他们一直在为摘取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重型燃气轮机研发而战。

他们研发的重型燃气轮机是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重大战略性高技术装备,其自主研发需要多学科协同,需要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和试验手段等方面同时取得突破。为此,这个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科研一线,为实现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核心技术从0到1的转变作出了实质性重要贡献。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曾经到西安交通大学视察过此成果。

这个团队,就是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铁军率领的重型燃气轮机设计制造基础科学与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团队。

王铁军教授(左一)与团队成员讨论重型燃气轮机高温叶片热障涂层理论和技术。资料图片

团队成员利用高温双轴MTS实验系统开展试验。 资料图片

“卡脖子”卡住哪里,就突破哪里

“以前,只有美、日、德等极少数国家能够自主制造重型燃气轮机,我国一直没有核心技术。实现重型燃气轮机的自主研发,对于打破国外垄断,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国防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王铁军说。

2000年前,我国高端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基本空白。2001年,开始引进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燃机制造技术,但仅限于非核心的制造技术,外国拒绝转让关键核心技术。王铁军感叹道:“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我们只能走独立自主之路。”

2005年,王铁军团队敏锐地察觉到突破燃气轮机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前瞻性地组织申报了我国第一个重型燃气轮机的国家973计划项目。

“卡脖子”卡住哪里,就突破哪里,没有二话,王铁军带领团队,开始了攻坚之路。

“若想自主研发重型燃气轮机,核心技术必须突破。这需要经历从基础理论、单元技术、零部件技术、系统集成到综合验证的完整链条。要摘取这个制造业王冠上的‘明珠’谈何容易!”王铁军感慨地表示。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靠什么?王铁军认为,靠的就是两个“结”。一个是团结,一个是总结。

首先是团结。十多年来,王铁军团队成员从来没有为了钱与名红过脸,为的就是兑现给国家的承诺、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大家团结合作、校企协同创新。这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提。

第二个就是总结。团队每年都要开总结大会,既总结成果,又总结失败和教训,也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布置。团队还邀请顾问组专家、领域专家和项目专家参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慢慢成形,并直接转化为企业实践,大大缩短了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链条。

靠着这两个“结”,王铁军团队攻克了一系列重型燃气轮机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我国重型燃气轮机从基础理论、单元技术、零部件技术、系统集成到综合验证的完整链条,初步形成了我国重型燃气轮机高温叶片的冷却设计、定向晶成形、精密加工、热障涂层和试验验证能力,初步形成了我国重型燃气轮机组合转子的设计、制造和验证能力。这些成果应用到了我国第一台F级重型燃气轮机的自主研发,实现核心技术从0到1的转变。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也特别能奉献”

“我们这个团队,完全可以用带头人王老师的名字来描述,那就是‘铁军’。”范学领是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也是团队成员之一,他的这番话引来其他团队成员的阵阵赞同。

“我们一般称呼王老师为‘铁校长’,学术界对王老师的评价则是‘很铁’。”范学领表示,“还记得2017年我们团队正申报一个重大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有一次凌晨,我从外地回到学校,直接到了会议室,看到王老师带领大家讨论修改,直到第二天中午定稿后才回家休息。我们团队正是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占领了一个个学术高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也特别能奉献,是我们团队的一个显著特点。”

“王老师经常在办公室忙碌到很晚,也经常顾不上吃晚饭。”团队成员贾坤副教授说,“我刚加入团队时,有一次晚上去请教科研问题,只见王老师从书柜里摸出了一袋咱陕西特有的干粮——石子馍,说误了吃晚饭,就着白开水吃一块就当是晚饭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他的常态。”

在学术方面,王铁军于人于己都非常严格,但“铁军”亦有柔情,他对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成长也特别关照。“我有一个师弟,他向期刊投稿了一篇22页的论文,审稿意见回来以后,王老师多次修改,准备的评审回复意见竟然长达33页!”e世博 副院长卢同庆说,“我开始的研究方向也与燃机有关,后来我对软物质力学这个国际前沿新方向感兴趣,王老师毫不犹豫地支持我,推荐我去哈佛大学学习了两年。我回国后,王老师不仅支持我建立了实验室,还帮助开拓了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变革性制造技术相关的一些新方向。我们组里的学生和青年教师经常开玩笑说,王老师就像是把我们送到一个个学术高速路口,让我们直接驶上了学术发展的高速车道。”

“在爱国的集体里,做乐观的英雄”

王铁军团队有一个显著特点:永远的不变和一直在求变。

永远的不变是,从事国家重大需求牵引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思路和信念一直不变。一直在求变的则是,不断拓宽新的前沿方向,再把前沿基础创新成果应用到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去。

“团队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祖国的。我们始终把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团队鼓励各种人才冒尖,又强调协同。”王铁军表示。

干事创业要眼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去实干。王铁军团队在每周的组会上、每次的单独交流中,都会强调实干的理念。经过多年发展,这一精神已成为团队每个人的行动指南,被不断地传承。团队成员、青年教师江鹏说:“王老师是一个很实干的人,他的办公室从来都是我们楼里最晚熄灯的,他从无节假日,连大年三十、新年初一都还在办公室工作。他常在组会上给我们说,为什么有的人能把事情做成,就是因为他想做成、能坚持。”

十分重视科研育人也是王铁军团队一大特点。团队十分重视在科研过程中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把他们引领到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同时团队也致力于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实验室和先进实验装备均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比如,有一名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就加入课题组,参与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国科学》等重要期刊。

团队还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不管科研任务有多重,团队都会支持成员到国外一流大学参加联合培养或合作研究,参加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国际视野。近几年,团队有22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到哈佛大学、普渡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深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学成回国效力,成为年轻的学术带头人、重要学术机构负责人、企业技术骨干等。

1955年,出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务院作出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决定。60多年过去了,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

2017年11月30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西安交通大学15位西迁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也希望e世博 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王铁军团队在科研和育人的过程中,始终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在给学生上课、在每周的组会上、在每次的单独交流中,团队强调要知敬畏,时刻牢记国家和人民,把自己的个人奋斗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爱国的集体里做乐观的英雄”已经成为团队座右铭。

原文刊载于2020年8月30日光明日报07版

报道链接://epaper.gmw.cn/gmrb/html/2020-08/30/nw.D110000gmrb_20200830_1-07.ht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e世博-e世博官网-e世博娱乐城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